- 寇峰;
文章介绍大化水电站扩建工程厂房通风、空调系统设计中的设计参数、通风及空调系统的构成、消防措施等内容,以及该系统的设计特点。
2010年03期 v.29;No.111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李萍;闭文娟;
介绍大化水电站扩建工程在电气主接线、400 V厂用电接线、电气设备布置等方面的设计特点,主要包括发电机断路器的配置、发电机中性点变压器及厂用变压器的选择、电缆及220 kV开关站的布置等。
2010年03期 v.29;No.111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 刁树广;
占化水电站施工总布置,主要施工工厂集中于一岸布置,减少施工工厂设施投资;选用水库淹没赔偿地作为主要的弃渣场地,减少土地征用;采用拦渣坝措施,既利用冲沟堆渣,又不妨碍冲沟泄水;生产区和生活区合理相隔,体现人性化管理。文章简单介绍占化水电站施工总布置情况。
2010年03期 v.29;No.111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秦军;
阐述长洲水利枢纽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建设的意义及要求,结合流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确定总体方案和系统覆盖范围,论证建设规模和遥测站网的布设,分析预报方案配置,并合理选择工作体制和通信组网方式。
2010年03期 v.29;No.111 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陈炼;
麻石水电站1号机组经过37年的运行,机组各部件老化严重,安全隐患较大,进行技术改造非常有必要,文章介绍了麻石水电站1号机组增容改造选型的方案及水轮机主要参数的选择。经过技术改造后,1号机的单机容量可提高至36.5 MW,比原机组增容30.3%。
2010年03期 v.29;No.111 18-20+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 彭聃;石刘宏幸;
四川力丘河金顶水电站水头较高,引水隧洞和尾水洞长,且上下游均设有调压室,机组甩负荷的过渡过程复杂,通过调节保证计算确定导叶接力器关闭规律,并校核引水系统及机组的GD2值。
2010年03期 v.29;No.111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 黄卡;
文章以SMS模型为基础,针对我国流域特点,以长洲水利枢纽下游河段为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为建设项目河段水流形态的研究探索可行的有效的新途径。
2010年03期 v.29;No.111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 李珑珑;
以大化水电站为例,分析通风空调系统24 h全天运行时在各个空调季节的新风节能潜力,并提出了通过自控系统来调节新风比例,夏季按最小新风比运行的新风控制策略,可为地下厂房通风空调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提供参考。该结论还适用于热湿负荷特性类似于地下厂房的全天运行的空调建筑。
2010年03期 v.29;No.111 29-3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梁玉福;
桥巩水电站机组为大型灯泡贯流机组,单机容量57 MW,目前国内最大,世界第二,设计、制造难度较大,文章简述了桥巩水电站水轮发电机组的设计、制造难点及应对措施。
2010年03期 v.29;No.111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 李永新;
为配合技术设计工作,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对东南亚地区某灯泡贯流式水电站厂房进行计算分析,研究结构在各种工况下的应力分布规律,根据结构各部位的控制工况和应力分布规律进行结构配筋计算,并对结构设计提出若干优化修改建议。分析结果获得肯定和应用,可以作为同类工程参考。
2010年03期 v.29;No.111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陈承今;
介绍了大化水电站扩建工程地质条件,并对扩建工程存在的边坡倾倒破坏、层间挤压破碎带、厂坝基渗漏等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其处理进行了论述。
2010年03期 v.29;No.111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霍卫;
西津水电站运行40多年,溢流坝工作闸门在局部开启工况运行,门槽轨道出现严重锈蚀磨损,闸门台车轮在启闭过程或挡水工况存在偏轨现象。文章总结溢流坝工作闸门十字柱铰式台车轮,在旧门槽条件下运行出现适应性问题后进行改造的过程。在不更换门槽埋件、不影响闸门运行前提下,通过改进台车轮使闸门适应原旧门槽运行。资金投入少及工作量少。
2010年03期 v.29;No.111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许晋;
文章结合力丘河金顶水电站地下厂房空间和场地狭小特点,对电气一次设备布置提出了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布置方案,主要包括主变压器、发电机出口电压设备、220 kV高压配电装置、厂用电设备的布置。
2010年03期 v.29;No.111 48-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万柳红;
水轮机空蚀严重影响、威胁着机组的安全运行。洞巴水电站3台立轴混流式水轮机自2007年5月全部投入运行后,转轮、尾水管空蚀非常严重。文章对导致转轮空蚀的原因逐一进行分析,最终得出实际运行尾水位过低是主要原因,为今后水轮机选型设计及电站运行提供了宝贵经验。
2010年03期 v.29;No.111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 谢光远;
承接国外勘察工程,应如何准确测算勘察费用,这是既要保证一定的利润空间,也要保证一定的竞争力的前提。所以勘察成本分析愈显重要,对按照收费标准作出来的预算费用也要作一定的调整。根据老挝南塔河1号水电站的勘察全过程,进行了全面的成本和调增费率分析,希望能为今后的国外勘察工程提供借鉴。
2010年03期 v.29;No.111 54-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 黄凤祥;
昆江水电站工程承包合同内容包含两个梯级电站的设计和施工,两个电站交通距离约20 km,共有6个主要施工工区,各施工工区间的交通距离相对较远,砂石料的供应主要是利用主体工程开挖弃料进行加工,砂石料的生产与调运是工程施工顺利进行的关键事项之一。文章简单总结了昆江水电站砂石料生产与调运从方案设计到生产实施的情况。
2010年03期 v.29;No.111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 张丽萍;
辉绿岩人工骨料在混凝土的应用国内外都无先例,需要研究解决的第一个难题是破碎问题。文章对辉绿岩人工骨料的破碎试验进行了总结,得出的结论为:辉绿岩属坚硬的岩石,用常规的加工石灰岩人工骨料的设备,无法将辉绿岩加工成设计需要的混凝土骨料;但使用瑞典SVEDALA公司JM1211HD颚式破碎机初碎、S4000C旋回破碎机二次破碎、H4000MC圆锥破碎机三次破碎和B9000巴马克破碎机制砂,即可生产出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的辉绿岩人工骨料。
2010年03期 v.29;No.111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 张水源;
文章介绍了广东国华惠州大亚湾热电一期2×300 MW机组工程厂区总平面布置优化的成果,剖析了该工程厂区总平面方案的特点,希望能为今后同类工程的厂区总平面布置设计提供参考。
2010年03期 v.29;No.111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陈峰;
文章介绍了SIS系统在广西某600 MW发电厂中的应用,总结了SIS的设计思路及技术特点,对以后工程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2010年03期 v.29;No.111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 莫振辉;
田东电厂烟气脱硫工程采用氨法烟气脱硫技术,设置180 m3液氨储罐3台,采用帕斯奎尔-吉福德(P-G)模型对其中1台液氨储罐发生爆裂,液氨泄漏气化扩散,引发中毒伤害后果进行模拟计算,估算影响范围,为工程设计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和为企业应急预案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
2010年03期 v.29;No.111 73-7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陆燕青;靳伊;贺显锋;
文章结合工程实例,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某电厂圆筒形原煤斗及多出口方形粉煤斗进行了空间有限元结构分析,提出了对工程设计有益的结论。
2010年03期 v.29;No.111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 万立;
O2/CO2循环燃烧被认为是当前技术风险最小的CO2减排技术。O2/CO2循环燃烧方式与传统的空气燃烧方式最根本的不同点——燃烧气氛发生了显著变化,因而煤的反应动力学和污染物排放将呈现新的特征。进行了中试规模O2/CO2循环燃烧台架的实验工作,着重关注空气、O2/CO2、O2/RFG三种不同工况中NOx生成与排放的特征。对NOx尾部排放特征的研究表明,在炉内燃烧的条件下,采用富氧燃烧技术可以显著地减少NOx排放,通过O2/RFG的烟气再循环技术可以进一步减少NOx排放。
2010年03期 v.29;No.111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 陈浪;
介绍了变频调速的技术特点,针对火电厂的实际运行状况,论述了风机、水泵等主要辅机采用变频调速的必要性、可行性、经济性和实际运行经验,并对变频调速装置在发电厂设计中的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2010年03期 v.29;No.111 86-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 资静斌;
利用CFD软件平台,以HT-NR3旋流燃烧器锥形煤粉浓缩器为基本模型,对其内部流场进行气固两相流计算,研究分析了内部两相流运动机理及其工作特性。
2010年03期 v.29;No.111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 甘焱;
文章介绍了火力发电厂输煤系统特点以及各种类型的火力发电厂输煤控制系统,对火力发电厂输煤控制系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
2010年03期 v.29;No.111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 黄鹏;
为满足建设单位的需要,对某300 MW火力发电厂辅助车间控制系统采用可编程控制器(PLC)或分散控制系统(DCS)的两个方案做了经济技术论证。最后推荐了DCS方案并付诸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2010年03期 v.29;No.111 97-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 夏凯;程思勇;
以500 kV输电线路中直线转角塔联板受力分析为基础,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联板选型中容易忽略的联板受力与转动问题。针对导线荷载对L型绝缘子串受力的影响进行区别性分析,对联板的受力与运动进行分析,提出了直线转角塔用联板在选型与设计时需注意的问题,并给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2010年03期 v.29;No.111 102-103+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 张金举;王习武;
随着输电线路工程采用岩石基础的增多,岩石基础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架空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仅对较小露头的岩石基础作出设计要求,而高露头岩石基础与之有很大的不同,因此,需要通过对岩石基础与周围岩体的耦合数值计算,探讨岩石基础的受力机理及岩石抗力分布,从而更直观地反映岩石基础与岩体的相互作用。笔者利用ANSYS平台建立参数化数值模型,得到相同地质条件不同柱长基础在考虑岩石抗力时的结果。总结得出露头和岩石抗力的关系,获得较为准确的基础受力分析数据,为规范的制定和实际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2010年03期 v.29;No.111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 夏凯;
输电线路工程中耐张塔导地线挂线板火曲角度对设计、铁塔制造、安装、运行维护都至关重要。结合线路设计中多种因素,对设计软件提供的挂线板火曲角度进行修正,并给出实用的简化计算方法和误差,使其满足工程需要。
2010年03期 v.29;No.111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宁远鸿;
黑启动电源选择问题是系统大事故后恢复的首要问题。针对该问题,文章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各黑启动电源方案进行黑启动运行模拟,计算得出大事故停电损失值的所需的停电持续时间等数据,最后将计算得到的大事故的停电损失值和方案的成本作综合比较,判断各黑启动电源方案的可行性和优劣性。仿真算例说明了该方法的系统性和有效性。
2010年03期 v.29;No.111 109-112+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 王汉斌;
文章介绍了架空输电线路上地线损耗产生的机理,及各种降低地线损耗的方法。分析了地线的接地方式对架空输电线路的电气参数的影响,通过PSCAD/EMTDC仿真,说明了使用经典理论计算线路的零序参数时应注意区分地线不同的接地方式,以得到较为准确的线路参数,最后提出了对输电线路的继电保护产生的影响。
2010年03期 v.29;No.111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 林浩;
针对目前国内110 kV交联电缆敷设普遍采用的埋砂方式,对电缆载流量的影响进行计算分析,并探讨了不采用埋砂方式下电缆防火的其它措施。
2010年03期 v.29;No.111 117-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 蒋春芳;张婧;牛文娟;
介绍了输电线路交流冲击短路融冰方法的原理,给出了交流冲击短路融冰方案编制的流程,并对融冰方案编制时融冰路径的选择方法、方案计算和方案校核及相关继电保护的配合等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针对桂林电网的一条110 kV线路进行了交流冲击短路融冰方案设计,为其他地区制定交流冲击短路融冰方案提供借鉴。
2010年03期 v.29;No.111 120-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吕小娟;何振;
针对电力行业未系统开展基础型式的试验、测试和分析现状,在桩基承载力分析中运用了大型有限元计算软件ANSYS,利用计算机的优势对桩基采用数值模拟研究。
2010年03期 v.29;No.111 124-126+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 张婧;牛文娟;蒋春芳;
针对广西桂林电网实际情况,对桂林电网直流融冰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适用于桂林电网的交流输电线路的直流融冰技术方案。
2010年03期 v.29;No.111 127-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 陈赞颐;赵宁;范秋雁;
文章结合梧州市的地层特性,将市区内分成花岗岩地区和砂岩地区,建立两个理想滑坡岩土计算模型,通过模型尺寸的变化,各计算了9个滑坡推力,针对每个模型及滑坡推力使用计算机设计软件进行了4组抗滑桩或抗滑桩锚索组合结构设计计算,并估算出相应各组合的工程造价,在保证安全和施工方便的前提下提出了抗滑桩锚索组合设计优化建议,为滑坡治理工程中抗滑桩与锚索匹配选择的优化设计提供指导依据。
2010年03期 v.29;No.111 131-135+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刘孟飞;黄年辉;
介绍某综合楼基坑的支护工程设计、施工,通过对基坑支护的监测,测点均无明显的位移和沉降,达到了预期效果,为类似工程的深基坑设计和施工提供实践经验。
2010年03期 v.29;No.111 136-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万新;
为解决地基承载能力不够的问题,通过结合工程实践、材料来源和综合经济性,利用换层法对基础地基进行处理,达到承载力要求,既缩短了工期,又降低了工程投资,满足了施工需要。
2010年03期 v.29;No.111 139-140+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 秦佳宁;秦世鹏;
电力设备往往都对基础稳定性要求较高,对沉降较为敏感,为了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必须对地基进行处理。笔者以一个工程作为特例,介绍了在淤泥质地区,变电站工程设计中为解决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危害而采用的不同设计方案。
2010年03期 v.29;No.111 141-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 李明方;
指出电力设计院进行EPC工程总承包是电力设计行业的发展方向,并提出EPC合同条款所具有的风险性以及规避方法。
2010年03期 v.29;No.111 146-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覃立宁;
自然单元法是一种基于自然邻接点插值求解偏微分方程的无网格数值方法。它使用Voronoi图或Delau-nay三角形作为背景积分网格。面积坐标是一种自然坐标,具有任意不变性,在求解离散点集刚度矩阵时可直接得到积分显式而不需依赖于数值积分。基于四边形面积坐标的自然单元法使用平均值定理将求解域内平均应变值由散度定理转化为区域周界上的环路显示积分,改进传统的积分格式。算例表明,这一积分方案能进一步精简计算量,提高计算效率,是一种自适应的数值计算方法。
2010年03期 v.29;No.111 149-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 王长海;
数字高程模型(DEM)是一种常用的三维地形建模数据模型,三维地形的数字分析主要是针对DEM模型的。由于三维地形一般是随机起伏的,准确地求解表面积具有一定难度。经研究采用递归算法来求解切实可行,而且算法简单直观,准确性较高。经过验证比较,该算法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2010年03期 v.29;No.111 153-154+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黄露溪;
利用响应面法(RSM)分析聚合氯化铝(PAC)和新生态二氧化锰(MnO2)在不同投配比,相同配水和水力条件下的最佳絮凝效果。主要考察了絮凝反应后的浊度去除率、沉淀结束后的浊度去除率和颗粒总数去除率。通过RSM法计算得到聚合氯化铝(PAC)和新生态二氧化锰(MnO2)的最佳投药范围。
2010年03期 v.29;No.111 155-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 周士虎;
有限元法在结构分析中的应用已经非常成熟,但是在很多具体模型中,由于要求不一样,结构单元刚度矩阵和单元质量矩阵需要考虑的内容不一样,因此结构单元刚度矩阵和单元质量矩阵的型式和内容也有所区别。文章采用理论方法推导出渡槽结构考虑剪力滞影响的单元刚度矩阵,使有限元法在渡槽结构的非线性结构反应分析中得到应用。
2010年03期 v.29;No.111 161-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陆忻;
分析了SVC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设计了一种新型的SVC控制系统,并运用PSCAD/EMTDC仿真软件对控制系统中的主要功能,如电压控制模式、恒导纳控制模式、慢速导纳控制以及增益优化等环节进行了数字建模,并提出了MSC/MSR软投切控制,实现了SVC无功输出的无缝变化。仿真结果表明该SVC控制系统具有良好跟踪设定参考值变化的能力;当系统发生故障时,控制系统调节快速,能迅速抑制电压波动,并使故障恢复后的系统能平稳过渡到稳定工况,从而说明所建仿真模型的正确性。
2010年03期 v.29;No.111 167-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 李静;王滋政;刘昌军;
较系统地总结了激光雷达测量技术的优势及应用现状,同时提出了机载激光雷达测量技术与地面激光雷达测量技术联合量测的技术体系与实现思路,最后简单介绍了机载与地面激光雷达测量技术联测的工程应用优势及总结。
2010年03期 v.29;No.111 172-174+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3K] - 朱榜荣;
建立考虑热阻、热漏、回热器损失等不可逆因素的斯特林机循环平均传热模型,用最大功率优化法对冷热端换热面积比进行参数优化,得到以最大功率为目标函数下的斯特林机冷热端最佳面积比,可用于指导斯特林机的设计和运行。
2010年03期 v.29;No.111 175-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