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水河

作者告知书

  科技期刊数字化是期刊发展的必经之路,《红水河》自2022年1月起正式加入OSID(Open Science Identity)开放科学计划。编辑部将通过在文章上添加开放科学二维标识码(OSID码)而使您不仅可以看或读论文,还可以“听”或“谈”论文,更好地了解论文背后的科研历程、试验过程及解读实验结果等,给您带来直观、立体、深入的阅读体验。

 

  即日起向本刊投稿的作者请注意查看《OSID码创建流程》,注册“OSID作者助手”工具账号并创建OSID码,按照要求将OSID码加入稿件中,至本刊官网(http://www.hshz.cbpt.cnki.net)作者投稿系统投稿;已投稿论文或已录用的论文会由编辑部代为生成对应OSID码,届时将通过邮件或电话通知作者完善OSID码相应内容。

 

什么是OSID?

  OSID(英文全称Open Science Identity,简称OSID)即开放科学计划,是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武汉)重点实验室发起的一项促进学术交流,推动科研诚信的开放科学公益计划。通过OSID,作者可以使用电脑或手机上传简短的语音、视频、文字介绍,更加立体化地展示和传播科研成果,弥补纸刊载体的局限性,也可与本专业其他研究人员互动、交流,提升论文的阅读量、下载量和引用率,扩大论文和作者的影响力,同时让科研过程可追溯,提升了研究成果的诚信水平。

 

OSID码四大功能和需上传的资料清单

  1.作者语音介绍

  主要目的是展现研究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此板块内容须在线上传,具体包括但不限于:

  (1)本研究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本研究主要问题的研究背景、来源或提出过程;

  (3)本研究主要问题的研究现状(如是否已有同类研究、同类研究存在的不足或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4)本研究结果对相应专业研究领域、相关学科等有何应用价值或意义;

  (5)还可以介绍研究过程中的逸闻趣事等。

  注意:1个OSID码最多可上传5段语音,每段语音不超过10分钟。

  2.作者在线问答

  读者通过扫描论文的OSID码即可看到作者对文章的立体介绍,向作者提问,或针对有探讨价值之处与作者进一步互动沟通,作者可以通过绑定的邮箱与读者交流互动,回答读者问题。

  3.学术圈

  可以发布感兴趣的话题、最新的研究观点、问题征集、学术推荐等。

  4.开放科学数据与内容

  主要目的是科研过程展示与论文解读。此板块内容须在线上传,具体包括但不限于:

  (1)研究技术路线或流程(用路线图或流程图展示);

  (2)研究方案;

  (3)分点解读和讨论本研究各结果(包括本研究得到了哪些主要结果、所得结果可能的原理/机制是什么、本研究结果与既往同类研究结果是否相符及不相符的可能原因、影响本研究结果真实性及可靠性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本研究结果的指导意义及外推应用条件等)。

 

 

《红水河》编辑部

2022年9月15日

上一篇:期刊采编系统开通公告

下一篇:关于警惕以《红水河》编辑部名义发送钓鱼邮件的提示